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營養補充,但你知道嗎?保健品吃對不如吸收對。吸收率也是影響營養素能不能被身體有效利用的關鍵。這篇完整攻略,帶你了解各類保健品的提升吸收的小技巧,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一、 為什麼保健品吸收率這麼重要?

保健品的「吸收率」代表身體可利用的營養。吸收率越高,能利用的營養素相對較佳;吸收率低,再貴的營養素也可能造成效率不佳。 

影響吸收率的常見因素包括:

* 食用時機(空腹 vs 飯後) 

* 個人體質與腸胃狀況 

* 提升保健品吸收率相關技術 

* 是否搭配正確食物或輔助成分

二、 常見保健品的吸收關鍵差異

維生素與其他營養素吸收重點 

維生素依性質可分為水溶性與脂溶性兩大類:

* 水溶性維生素:

如維他命B群、維他命C溶於水中,容易隨尿液排出。 

* 脂溶性維生素:

如維生素A、D、E、K需與油脂一同攝取,吸收後可儲存在體內,作用時間較長。脂溶性維生素可儲存在肝臟與脂肪組織中,若長期攝取過量可能造成體內累積引發副作用。 

維他命B群這類水溶性營養素,雖然吸收率本身尚可,但在體內停留時間短,導致「吸收了又排出」,補充效果有限。 

為了延長其在體內的利用時間、提升吸收效率,近年B群產品多採用以下技術型態來改善吸收與穩定性:

* 脂體包覆技術(Liposomal):

提高吸收率 

* 微膠囊化技術(Microencapsulation):

保護成分、延緩釋放

* 發酵型、天然食物形態B群(Yeast / Food-form)、蛋白質胜肽載體:

以自然載體包覆(如:蕎麥B群、藜麥B群、酵母B群),提高吸收溫和性

 * 活性輔酶型B群(Coenzyme Form):

直接提供可利用的活化型態 這些技術能讓B群在體內緩慢釋放、較不易流失、吸收更好,特別適合壓力大、代謝旺盛或腸胃吸收不良族群。

另外提醒,B群建議飯後攝取,較能幫助能量代謝。 

其他營養素:

營養素

一般吸收特性

提升吸收率方式

食用時間

薑黃素

原始吸收率極低

搭配胡椒鹼或脂體包覆或奈米型提升吸收

飯後

魚油 / 藻油

脂溶性

r-TG(甘油三酯型)吸收優於EE(乙酯型)

飯後

 

下次將繼續分享礦物質的種類及各種形式的吸收率。

保健食品中吸收率扮演很重要的關鍵,從個人因素、營養素的型態、搭配的時間,到提升吸收率技術如微膠囊化、脂體包覆、奈米化等技術,每一步都可能影響生物利用率。若能掌握吸收機制、避開營養素間的交互干擾,再根據自身體質與需求,選擇最適合的配方與劑型,才能真正讓營養「被吸收、被利用、發揮功效」。健康的關鍵,不在於補得多,而是補得對。讓每一份營養都發揮價值,才是聰明健康者的日常哲學。

 

廖婉如 營養師|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 

醫學中心臨床營養師,具多年臨床經驗 

專長:素食營養、功能醫學營養、孕期與兒童營養 

 

身為超過 30 年的素食者與素食媽媽,廖婉如營養師深刻理解素食者在日常營養攝取上的挑戰。她以臨床營養專業結合多年實務經驗,研發出真正符合素食者需求的營養配方,打造出屬於素食者的安心選擇。

 

 

現在就讓 VegiWell 植悅守護您的素食健康!